close

金石堂 財經管理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金石堂 財經管理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最近小編的朋友買了一本書

跟她借來翻閱一下

是一本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書

企業管理應該是許多商學校必念的

理論的書雖然經典重要

但說真的很些不是很容易懂

小編覺得多看一些企案個案

對於理解企業的經營哲學理念蠻有幫助的

朋友跟我分享也需要多看一些全球趨勢的書

觀察世界的動態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小編聽了也有一點興趣上網找一些書

我是在金石堂網路書店找

裡面有很多不同類別的書

因為之前有在這裡買英文檢定的書

覺得還不錯

今天要分享最近看到的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裡面有提到一些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唷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銀行卡友有好康優惠唷

單月消費滿額享刷卡金回饋

是不是覺得不錯呀

下面還有折價券傳送門

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本週熱銷商品:





雲端查稅追緝令:別跟錢過不去,這樣做國稅局很好查!







新制營業稅論文選集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為何越來越多人無法擺脫貧窮?

    大膽揭露全球經濟的殘酷真相!




    世界上的貧富差距竟高達99倍

    占人口1%的富豪,已掌控全球半數以上財富

    貧富不均,才是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大危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席勒(Robert Shiller)表示:

    這些占全球人口1%的富豪,其再次展現的無盡貪婪,

    將帶來遠比當年2008金融海嘯更嚴重的影響。



    丹尼?杜林表示,頂層1%的巨富不只取走愈來愈多,他們也表示這種貪婪是正當合理的,並且利用龐大財富推廣這個概念,使得財富分配不均不斷升高。美國排名第二的富豪巴菲特2011年就曾經說過:「二十年來一直在打階級戰爭,結果我的階級贏了。我們這個階級的稅率已經降低。」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揭露了,2008年經濟大衰退以來,1%的富豪更加富有,其他99%的日子更加難過。富人和窮人的差距拉大。富人找到保護財富的方法,其他人則因情勢嚴峻而辛苦過日子。



    分配不均不只影響經濟層面,還包括教育及工作機會,醫療保障,潛能是否得以發揮,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等。



    領先群倫的英國社會思想家杜林,揭露社會分裂的內幕和真實的成本,並且大聲質問頂層富豪們為社會貢獻什麼?他指出分配不均是全球最大的危機,亟需迫切拉近貧富差距。















      國內學者、專家鼎力推薦



      周行一/政大校長

      李桐豪/政大金融系教授

      邱正雄/永豐銀行董事長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洪茂蔚/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陳冲/東吳大學法商學院講座教授

      劉瑞華/清華經濟學系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列)



      國際專家、媒體好評



      思慮嚴實的著作。杜林以它的機智風趣、專業素養,加上必要的憤慨,主張對最高層1%的財富集中展開「慢革命」,因為這件事威脅到國家和全球的福祉。務必展讀他寫的內容,享受他的文筆,並且加入他的行列。── 班恩(Melissa Benn),作家與行動人士



      條理清晰,簡單易讀,說明分配極端不均所造成的傷害。這是一本擲地有聲的力作!── 皮克特(Kate E. Pickett),《精神層面》作者之一



      描繪一幅令人信服的畫面,讓我們看到1%富豪果然高不可攀,不知民間疾苦。── 奧哈拉(Mary O'Hara),《咬緊牙根》作者



      杜林提出分配不均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確沉重難解:我們的社會供養得起這些超級富豪嗎?社會能夠繁榮嗎?我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嗎? ── 威廉姆斯(Zoe Williams),《衛報》



















    • 作者介紹





      丹尼.杜林

      牛津大學哈爾福特麥金德講座地理學教授。經常上電視和廣播電臺,並為《衛報》(Guardian)、《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和其他的報紙撰寫評論。受聘為政府和國家統計機關顧問。著作有:《一切堅固的東西》(All That Is Solid);《人口100億》(Population 10 Billion);《所以,你認為你瞭解英國?》(So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Britain?);以及《不公不義》(Injustice)。

      杜林長久以來都住在英國。為了避免世界觀缺乏遠見,2006年開始和一群研究人員展開重繪世界地圖的計畫(www.worldmapper.org)。他和許多同行出版了十來本書,探討英國社會分配不均的相關議題,以及數百篇期刊論文。這方面的研究大多開放存取(www.dannydorling.org)。

      杜林的研究領域遍及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他進入學術界之前,曾受雇為兒童遊戲計畫和學齡前教育的遊戲工作者;它們的根本理念是:遊戲是在學習生活。

      杜林是社會科學學術協會會員,2008年成為製圖員協會名譽會長。2011年,加入公益組織道路和平贊助人。







    • 譯者介紹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



      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榮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4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譯作無數。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重要譯著有《雪球:巴菲特傳》(合譯)、《坦伯頓投資法則》、《致勝》、《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資訊新未來》等。



      曾任聯合新聞網「數位文化誌」網站「網路創業家」專欄作者、《管理雜誌》UPSIDE特約編譯、《中央日報》全民英語專刊特約作者、總裁學苑《網路春秋》專欄執筆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特約譯者。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章:我們供養得起富豪嗎?

      超級富豪帶給社會的成本

      葛雷伯高喊「我們是99%」

      美國的貧富差距更大

      英國每年花一千多億英鎊供養1%富豪

      什麼因素使得超級富豪的財富內爆?

      1%和99%之間的分化已經擴大

      頂層1%如何影響九九%的生活



      第二章:人生起跑點

      貧富問題與教育的關聯

      維持不公平優勢

      社會流動

      孩童零用錢,與父母所得有關

      潛力的發揮

      70%的成就,由基因決定



      第三章:踏進職場

      驚濤駭浪的形成

      從底層開始

      給年輕人的工作不夠多

      薪資偏低且節節滑落



      第四章:財富瘋狂賣客折價券

      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住在哪裡、擁有什麼?

      把別人當人看

      貧民與王子分地而居

      降低財富差距

      頂層的分化



      第五章:健康

      讓他們吃「行銷」

      服務成為企業

      課富人的稅,而不是債留年輕人

      金錢就像糞肥,廣為分散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結語:邁向更公平的社會

      異常高薪的銀行家,正是引爆英國金融危機的人

      我們需要慢革命

















    結語 (節錄)

    邁向更公平的社會

    異常高薪的銀行家,正是引爆英國金融危機的人

    2013年11月,倫敦保守黨市長強生發表談話,解釋為什麼他認為貪婪是一件好事:不管你喜不喜歡,自由市場經濟都是唯一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忽視那種競爭的嚴酷,或者它不可避免加劇的分配不均,(但是)頂層1%繳了將近30%的所得稅;最頂層的0.1%─只有2萬9千人─更貢獻了全部稅收的14%。

    他的言下之意是:搶得最多的人,經由課稅,即使不情不願,也回饋最多。

    事實上,富人不是非常樂意繳稅,而且取走的當然遠高於他們繳的稅。我們也很難說他們賺得用於繳稅的錢,不是靠辛勤工作,而是使詐得來的。所得稅只占政府歲收總額的26%─國民保險提存收到18%,增值稅收到17%。富人繳的稅占所得稅那麼高的百分率,是因為他們十分賣力提高取走的部分,並且吃掉可拿的那麼多錢,結果現在的所得非常高。由於增值稅和其他的累退稅項,所有家庭中最不富裕的20%,有36.6%的所得用於繳稅,而最富裕的20%家庭繳納35.5%。強生所提占全部所得稅收入的30%,等同於政府總收入的不到8%,所以頂層0.1%無法貢獻全部稅收的14%。強生說的話是錯的。當我們談的是數字,而不是口才,他不是「頂層玉米片」。

    強生繼續表示,說他希望見到更多的社會流動:「回到我的玉米片包中,我擔心有太多玉米片沒有獲得夠好的機會,力爭上游邁向頂層。」他的比喻比他所想要貼切。和人一樣,一片玉米片和另一片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發言表示只有頂層才真正有價值,是十分荒謬的事。你可以對強生嗤之以鼻,說他不過是個小丑,但他可是有許多支持者,而且懷抱務實的期望,想要成為下一任的保守黨領袖。他審慎遣詞用字,以迎合核心支持者的信念,但我們無法得知他本人是否真的相信那些鬼話,或者只是在意識上欺騙自己。他可能只是渴望握有權力,想要用他的言行舉止贏得選票。

    強生講完話的隔天,歐洲銀行管理局發布資料,指出2012年英國有2714名銀行家各賺得超過100萬歐元(83萬3千英鎊),人數比2011年多11%,而且是到目前為止歐洲國家中最高的數字,以及排名第二的德國的十倍之多。2012年,倫敦收入最高的銀行家的平均總所得─包括薪水、養老金和獎金─激增35%,成為195萬歐元(160萬英鎊)。那一年,瑞典只有11名「投資」銀行家賺得超過100萬歐元;西班牙有37名;法國有117名;德國只有100名;英國卻有2188名。歐洲賺得這個金額的526名非投資銀行家,全在英國。所以英國不正常。

    英國《金融時報》一百種股價指數的採樣公司執行長也有類似的趨勢,2000年到2012年,每年的總薪酬增加五倍,平均值達到420萬英鎊。接下來待遇次佳的150位英國企業執行長,薪酬也上升很快,但不如前者快,2012年的平均值為110萬英鎊。保守黨下院議員諾曼報告了這些統計資料,而且和強生不同,他解釋:「沒有可靠的研究發現資深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與企業的長期績效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英國這個非常昂貴的問題,也就是1%薪酬過高,表現卻欠佳,歐洲其他國家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避開了。他們不只在直接的財務上顯得昂貴,造成的破壞也很昂貴。給他們最多錢,他們反而最貪婪,而且不可能抑制他們身邊人的貪婪(以免自己的貪婪曝光)。這些異常高薪的銀行家,正是引爆英國金融危機的那些人。隨後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醜聞,更使歷年來市場上所有的金融詐欺相形見絀,而且現在的外匯交易醜聞可能一樣嚴重。英國銀行的負債仍然是歐洲國家中最高的。給最高的薪酬,卻沒有貢獻最好的結果。……

    和其他歐洲國家相較,英國是個怪胎。聯合政府在降低非常有錢者的所得稅率到45%之後,更嚴格削減窮人的福利。結果使得頂層五分之一的一些人到2016年止,所得略為增加,其他每個人卻變窮。這個結論是根據預算責任室本身對政府政策所做的評估結果。在英國,精英對本身的自私行為恬不知恥。歐洲其他地方的緊縮措施分散得比較好,結果是整體的痛苦減輕許多。

    長期而言,由於支出縮減,受害最大的是孩童,而不是工作中的成人或老年人。目前實施中的財稅、福利和其他支出措施,對於有子女的家庭影響大得多,而這樣的家庭只占英格蘭所有家庭的三分之一,卻得承受削減支出約三分之二的痛苦。平均而言,無子女夫婦的淨所得會減損4%,有子女的夫婦損失9%,單親父母損失14%。單單支出縮減,就相當於頂層所得十分位數的有子女夫婦淨所得減少20%,但底層十分之一的淨所得損失9%;對單親父母來說,這些數字分別是2%和11%。由於這樣的影響,英格蘭兒童事務專員2013年6月表示:「我們認為財稅/福利改革的整體衝擊,可能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條:不歧視。」政府的少數措施將協助一些孩童度過早年階段,並且增加若干教育支出,但絕大多數的措施將傷害更多人,尤其是最貧窮和第二貧窮的十分之一孩童,而單親父母的子女受害遠高於雙親俱在的孩童。

    有一個群體,受到的打擊甚至比英國的孩童還糟:最年輕的成人,自從這次經濟衰退之後,二十多歲的成人所得自2007/08年以來下降得比其他任何年齡群要快。雖然這群人有約四○%和父母同住,而且因此往往有助於緩和家庭所得減少造成的衝擊。

    家裡有年輕成人的家庭實質中位數所得在接下來四年內減少12%,而前六年都沒有成長。但是因為健康不良而受害的人,則是65歲以上的長者,尤其是比較貧窮的年長婦女,儘管養老金維持不變,預期壽命卻節節下降。如同前述,到府訪視縮減和年老長者健康惡化的關係十分密切。幾乎每個群體11%除外─承受的痛苦都增加。

    當一個社會像英國現在這樣分配不均,貪念就會油然而生。隨著貧富不均升高,已經位居頂層的人,行事作為會更是出於貪婪之心。貧富不均的來源,是未能控制貪婪的念頭。儘管已經擁有那麼多財富,他們還是經常覺得自己需要更多錢。由於世間的身分地位和敬重日益只以金錢的多寡來衡量,他們才會這麼認為。僅僅三十年之前,當時的工黨領袖基諾克說:「如果佘契爾夫人週四勝出,我警告你們不要當普通人。我警告你們不要當年輕人。我警告你們不要生病。我警告你們不要變老。」他並沒有講出最具先見之明的話:「我警告你們不要和佘契爾夫人的孫子一起長大成人。我警告你們接著不要成為年輕人,接著不要念書,接著不要想找令人滿意的工作,或者接著變老。」在佘契爾夫人的政策使富人變得有錢得多,並且剝奪窮人的許多權益之後,基諾克的話不再是警告,而是事實的描述。要是他當年知道的話,他可能會解釋說,在貧富比較均等的社會中,人們會遠比從前不須唯利是圖。當貧富不均升高,更多的人會比較不關切他們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

    在富裕世界的金融崩潰之後,OECD三十個國家只有六個見到市場(繳稅和領取福利之前)所得分配不均下降。在所有的OECD國家之中,金融崩潰之後頭三年內,西班牙的可支配所得分配不均上升得最快。愛爾蘭的市場所得分配不均增幅最高,但是國家採取行動,導致可支配所得分配不均升高的幅度相當溫和。貪心的人利用這次崩潰,變得更加有錢,除了以便宜的價格購買資產,也從別人的貧窮中賺得新的利潤。但事實不只這樣。另外十來個國家採取的行動,使可支配所得分配不均下降,冰島下降得最為激烈,扭轉了市場所得分配不均的變化。富裕世界中,每個國家處理相同震撼的方法也非常不同。這次崩潰傾向於推升分配不均,但是各國在緩和這方面的增幅上,表現優劣差異很大。

    那麼應該做些什麼事?其中一個選項很簡單,就是任其發展,等到倫敦的物業平均價格倍增為每棟房屋一百萬英鎊,退後一步,最後則是眼睜睜看著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爆裂,加上倫敦的銀行和金融部門僅餘的信用掃地,因為它們在阻止新的泡沫脹大方面,什麼事也沒做─然後期待遭到嚴懲和比較貧窮的這個國家再度變得較為均等。但這是巨大的賭注,可能使我們的未來更為貧窮,甚至貧富更為不均。

    99%的頂層每況愈下,以及掉出1%的那些人,需要怎麼樣才會明白即使過著健康生活和擁有相對高薪工作的許多人,也有衰落的一天?現在,如果像他們那樣的人摔個大跟頭,他們只歸咎於運氣欠佳,最後他們會明白這是無法永續的系統造成的,尤其是當他們放眼子女和其他親戚大起大落的經濟命運之後。

    在世界上最富裕和貧富最為不均的國家中,頂層的人經常說,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太多,原因要不是生了太多孩子,就是移民過多。這是精英們的老生常談。艾登堡祿最近更巧妙地說:「我們是人口如此稠密的國家……世界就只是那麼大。你根本不可能永遠繼續增加,所以一定要有什麼事情來阻止它。不是我們可以阻止它,就是自然世界會為我們去阻止。」艾登堡祿相當富有,身為1%的一員,英國廣播公司的網站引用他在「今日」節目上說的話。當他表示「我們可以阻止它」,他的「我們」概念可能不是很廣。我想,我們可以阻止貧富不均升高,而且我知道人口的成長正迅速減慢;但是要阻止危機來襲,部分要務是抗衡經濟地位像艾登堡祿那樣的許多人所表示的看法。……

    有許多正面跡象顯示人們慢慢理解,我們必須幫助富人少拿走一些。但我們面對一個阻礙進步的重大問題:沾沾自喜。為了長期改善,我們有必要保有憤怒感。不要因為一次小小的勝利(西班牙的鎖匠、冰島的人民議會、愛爾蘭的土地稅、美國的新形式抗議),就自鳴得意,以防在你知道之前,貪婪的人就搶回你解放出來的一點小財富,並且鑽進另一個財稅漏洞。左派、綠黨、無政府主義者看起來像是陰鬱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害怕自滿和順從。我們所有的人都必須更強烈相









    編/譯者:羅耀宗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8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丹尼.杜林

      追蹤







    • 譯者:羅耀宗








    • 出版社:聯經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7/31








    • ISBN:978957084596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





arrow
arrow

    carterr8v8j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